分享|供花四悟





2018年7月,我有幸加入了翰林志工团花道组,也初次在忻州翰林寺接触到中国传统插花。


三年来的春夏秋冬,蒙诸佛菩萨加持,在翰林寺这个殊胜的道场中,有智慧沉稳的诸位法师的支持与教诲,业界享誉、专业功力深厚的陈燕芳老师的言传身教与悉心指导,诸位虔诚精进的师兄一起学习供花,这些可遇不可求的因缘和合中,时刻让我感恩自己的所遇所得,也让我在逐渐的深入学习中,对中国传统插花的博大精深,深深的感慨与沉醉。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供花四悟


原始的佛前供花有三种形式:

1

散花


于法会时将莲花瓣或花型纸片放于“花筥“中洒散谓之”散花“。

2

皿花或堆花


花皿盛置鲜花或花瓣供于佛前的谓之”皿花“或”堆花“。

3

瓶供


三是”瓶供“,是在瓶中盛水插花。


分享|供花四悟


自两汉之际佛教由古代印度传后,一并承袭的佛教插花便成为发端于先秦时期的中国古代插花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和载体。而此后在中国唐朝时代由日本宗室的小野妹子将当时的寺院供花艺术传回东瀛,成为日本花道的最初起源。各代佛寺日常供养多以盘花和瓶花为主,禅房、写经室多以清雅禅意插花为主。花器多以古青铜、瓷器、银器为主。

分享|供花四悟


目前国内的许多寺院多以中华传统花艺中的盘花、瓶花、碗花,或者日本花道中的池坊中立花、生花,以及小原流等插花流派作为当今寺院殿堂供花的常见形式。而无论从用器还是花材,中国传统的佛教插花始终都刻有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烙印,也将继续透视着中国儒、释、道思想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的历史。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供花四悟



佛教常说慈悲为怀,“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益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

对于日常生活而言,安安静静插花的心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在寺院的环境里,便有一种更强大的场,能够使人摒弃杂念专注当下。供花时,水桶和花器要盛满干净的水,珍视善待即将使用的一花一草的生命,此时无论它们来自何方,将在你的手中找到归宿。而与此同时,这些花草安静的美丽何尝不也是充满了力量的慈悲。

分享|供花四悟


无论是否有人注视,无论栖身山野还是殿堂,哪怕是晓开朝谢的牵牛花,随风飘散的蒲公英,都在用柔弱而韧性的美绽放着此生的意义,给予天地众生美好感受的同时,又用自身的匆匆的凋谢昭示启迪着生命的无常与短暂,遂愿即逝去。

另有诗云:“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或许天地万物间,也正在这样的相互给予的慈悲之下,照见自己。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供花四悟



人来到世界上,莫不是业力所致,因果轮回。因此随缘精进当为本分。

同一束花材,有的花开的好些,有的则不然。这个时候,难免产生分别心。殊不知每一朵花与枝条,是经过多少曲折与因缘才来到自己身边,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独特而唯一。

作品不仅能体现花草自己的形色,更多的是映照插花人自己当时内心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愿。即便是面对同一朵花,如何找到那个触动自己精神的阴阳向背,高低姿态,每个人或许都该有自己最恰当的答案。而此时遇到什么样的花草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内心才值得它们毫无保留的托付与牺牲。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供花四悟



要舍得下手去修剪,找出枝条最好的姿态,所谓“舍得舍得,先舍而得, 舍其应舍,得其应得” 。

但知易行难,既要有千万次实践过后可以取舍成功的经验与智慧,也要有千万次失败后取舍错误的担当和勇气。面对数量有限、不言不语的花草,亦如面对自己的人生。虽然不同的际遇,怎样的取舍都会有遗憾,但或许只有经历过这样取舍和沉淀,才会慢慢的明了人生哪些枝节可以删繁就简,而哪些恰恰正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供花四悟



佛前供花,花代表“因”,所谓“花开结子”,供花代表修好因、修善因,能得到好的果报。信众可到寺院请鲜花供于佛前,也可日常在家以花供佛。供花要有正确的发心,做到如理如法。

供佛可采用多种鲜花,其中尤以莲花、兰花等清静素雅的鲜花为宜。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最能象征佛菩萨的圣洁。供佛的花要插得清净庄严,应时常加以修剪,把枯萎凋谢的部分去除,也要随时清洗、更换,保持鲜花的清洁、新鲜。修建下来的枯萎花材不能随意丢弃,可以焚烧后施肥于其它草木。

佛前供花,供养的是佛菩萨,也是自己的恭敬心、虔诚心。

分享|供花四悟

分享|供花四悟

请至忻州翰林寺
入口处
右转

【翰林志工团】办公室
咨询报名

分享|供花四悟


加入翰林志工团

分享|供花四悟

发表回复